学校首页  专题首页  耕耘之路  校友风采  莘莘学子 

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创先争优金牌团队的圆梦之旅——记机电工程学院四个国赛赛项一等奖获奖团队


 

当初夏的热浪阵阵袭来,学院参加国赛连续夺金的喜讯也接连传来,亮了星空,醉了校园。今年,我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教学团队分别有“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”、“嵌入式产品开发与应用”、“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”、“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”四个项目入围国赛,均获得全国一等奖,名次分别为第一名、第一名、第二名、第七名。这不仅是机电工程学院参加国赛的最好成绩,更是学院国赛参赛史上的一次突破。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王凯、胡智雄,郭晓天、王树青、张晓林,刘伟东、范永缙、杨振涛,王华桢、周涵十位同学,分别组成四个赛项的战队,代表山东出战国赛。在指导教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,背负着学院的嘱托和师生的关注,他们在比赛中沉着应战,通力合作,最终获得四个国赛一等奖!

这是怎样的一个战斗集体?指导教师、参赛学生团队有何过人之处?是什么赋予他们在四个国赛项目中过关斩将的信心和能力?带着诸多疑问,我们学生记者走近这支令人仰慕的师生团队,听他们讲述国赛勇夺四金的历程。 

青春无畏不负韶华

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:“共同的事业,共同的斗争,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。” 郭晓天、王树青、张晓林三位同学是“嵌入式产品开发与应用”国赛赛项第一名获得者。初次见到三位同学,三人的目光就时常聚集在一起。可以看出,他们一定是经过长时间的配合、训练才有此种默契。“我们的目标就是国赛第一!” 三位同学齐声的话语,令人震惊。在采访指导教师王琰琰老师时我们获知,经过层层选拔,经过省赛的锤炼,经过优化组合,确定三人代表山东队参加“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”赛项比赛。经过老师引导到慢慢熟知彼此,他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,成为一起征战国赛的坚强战队。有指导老师悉心的培养,有参赛同学扎实的功底和刻苦的努力,最终铸就了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,他们坚定地树立了一个共同的目标——国赛第一名! 

机电工程学院四个参赛项目团队,是一个战斗的大集体,都据实制定了参赛目标。凭借一股年轻不服输、青春有作为的劲头,他们练就了过人的操作技能,锻造了坚强的毅力。即便在高手如云的国赛赛场,他们也从未想过放弃。在采访“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”获奖团队时我们得知,刘伟东、杨振涛、范永缙三位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曾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,但他们沉着冷静对待,积极转变思路,赢得最后的成功。从学校、省内选拔,到国赛备赛,到大赛夺冠,一路坚持走下来的十位选手,都经历过无数的困苦艰难,面临过难以承受的压力。从省赛获得一等奖到夺得国赛一等奖,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,除了吃饭时间,师生几乎都是在实训室里度过的。正因为必胜信念的支撑,他们的毅力在不懈的坚持下愈战愈强。 

随着比赛进程的不断推进,他们必须把赛事放在第一位,心无旁骛地迎接比赛,这就必须要做到沉得住心,耐得住寂寞,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竞技的突破。“为机电人扬名,给学院争光添彩,这是我们的共同心声。”通过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,并且已经拿到山东交通学院录取通知书的郭晓天同学说:“大学时光不能荒废,也不舍得荒废。我们要懂得珍惜年华,拼搏奋进。”从心之所向到赛场的完美发挥,他们展现出最独特的自我。是源于日常积累和选手之间的默契配合,让他们在比赛中得心应手,游刃有余,稳中求进。最终,凭借着精湛的技术、灵活的头脑和沉着的心态,十个年轻的小伙儿,在国赛中脱颖而出。 

那些备赛的时光总令人难忘。每当夜幕降临,年轻的他们依然在实训中研究问题的细节,生怕某些细小的问题导致整个赛项产生的大问题。熬出的黑眼圈,无一不表明着他们所付出的艰苦努力。当一个团队怀着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共同目标,这一路,一定会昂首走下去。 

风雨同舟共铸辉煌

三尺讲台,三寸舌,三寸笔,三千桃李;十年树木,十载风,十载雨,十万栋梁。这无疑是对由解永辉、王琰琰、徐广振、杨晓燕、胥元利、王昌、王晓军、侯续杰、程义民、徐刚等老师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的真实写照。数年来,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,只为努力给自己的学生创造条件,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坚定的目标,让他们可以活出最精彩的自己。 

人生路,须在荆棘中走出繁华的风景。面对相对枯燥的机电类技能操作实训,面对严格的实训要求和艰苦的实训环境,指导教师团队的每个人,心中有的只是为梦想而战、为荣誉而战的信念。只因心中有信仰,脚下才有力量。看着自己亲手带起来的选手们快速地成长,老师们的心中满是自豪和欣慰。在学院大力支持下,他们为学生尽最大努力创造好的实训条件,适时进行心理辅导,亲力亲为,带着学生们熬夜奋战。这几乎成为了他们每个人的家常便饭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。师生们似乎已经习惯把操作机器和运行机器的时间无限延长,为的就是在比赛中可以多一份满意,少一份失误。 

备赛过程中,每个项目中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难题,但老师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放弃,更多的是在互帮互助,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。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积累实践的经验,彼此之间不断交流与协作,遇到难题,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,请教校外专家,或与同事们们商讨解决。解永辉副院长,在每天忙于日常事务之外,还要负责优质校建设等重点工作,即便分身乏术,他仍然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备赛协调工作和大赛指导中去。把机电工程学院办成令学校骄傲的学院,是他和班子成员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。他动员和组织机电的教职员工,集中机电学子的智慧和力量,以老带新,找准学生学习与老师施教的症结,找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,引领学院培育优质人才。王琰琰、徐广振等指导老师,不仅拥有丰富的参赛指导经验,还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。他们不仅经常与选手们彻夜奋战,为他们解疑达惑,查漏补缺,还主动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。采访中参赛选手话语间充满了对老师们的浓浓谢意,感谢老师在专业上的指导,感谢老师日以继夜的陪伴,感谢老师在他们迷茫无助时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。他们十几个人在一起,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,几乎每天都形影不离。赛前,王琰琰老师感冒咳嗽了一个多月,她没有时间去医院看病打针,只是吃一些药物来缓解病情,一直带病为学生比赛做准备。王老师家中还有一个马上面临中考的孩子,她顾不得自己孩子的学习,全心全意把心思放在备赛训练中。 

“像王老师这样把学生看做自己的亲孩子一样,一丝不苟地为参赛学生全心投入,我们的指导教师团队集体付出了太多。”机电工程学院耿效华书记接受采访时说,“果子是甜的,但训练过程却是辛苦的。骄人的成绩都是用学生的勤奋与老师们的付出换来的。因为有了他们辛勤的付出,才有了我们机电今天的收获。”比赛,不仅让师生收获了金牌,更让他们学会了很多,增长了新的教学技能,技术视野也得到了扩展,自信不断增强,意志更加坚定。耿书记与解副院长不约而同地说道:“学院正是有了这种负责的老师,全心为我们学生着想,才让我们机电学院取得今天的骄人成绩”。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老师们这种团结实干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感动了在场的每位师生。 

“成绩只是历史,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。”徐广振老师的思绪已经飞向更前方。大赛比的不只是技能,更是对学生、对团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。在赛后采访中老师们也表示,通过大赛,学生们的自身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,但还有一定的不足,没有谁可以在技能大赛的道路上停滞不前。灿烂青春季,继续夺金时。老师们都希望这些年轻的学生,借这次大赛的经验与启迪,这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力,再接再厉,发扬在专业学习上严谨认真、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,稳扎稳打,为将来走向社会、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,积累丰厚的实践经验。 

人生在世,俯仰之间,唯有拼搏才能找到生命存在的价值。十位选手更是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向我们阐述了这一点。而在与指导教师的朝夕相处中,这些选手都感受到来自学院大家庭的温暖,彼此之间的感情很深厚。“老师对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让我们每个人能有好的前程,将来拥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,并且使选择有意义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”这是多数获奖选手想说的心里话。当然老师也会对他们严加引导,晓之以情动之以理,让学生学会自己做选择。因为只有当自己做出选择时,才会主动去承担责任,并为之尽最大的努力。在老师的指引下,在艰苦磨练下,他们每个人都对自己选择的路付出了很多心血,在老师的见证中快速成长。 

老师们也坦言,希望能让所有国赛赛项感兴趣的同学都能加入到他们这个大家庭,让所有满怀学习热情的人齐聚于此,使他们这个团队不断发展壮大。他们也乐意于发挥“传帮带”的作用,让年轻的指导老师可以迅速成长起来。他们会努力为每一个有志于技能学习的学生创造机会、提供帮助,去实现身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价值。 

厉兵秣马再踏征程

“我们机电工程学院一路走来,路途坎坷,有过失误,也有光环,但庆幸的是我们最终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!” 耿效华书记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。成绩的取得大家有目共睹,这与机电人非凡的个人工作能力和对学生的热爱是分不开来。耿书记与解永辉副院长是机电工程学院建设发展的领头人,他们最大的感触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要始终做到严和细。正因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严格规范要求和管理细致入微,才为国赛夺四金提供了坚实的土壤。意气风发,拼搏成就梦想;踏实坚韧,努力造就辉煌。凭着这份热爱、这颗恒心、这股拼搏和毅力,指导教师们一定能够收获一份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的美满,我们期待机电工程学院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耀眼。 

今年国赛机电工程学院连夺四金,我院参赛队伍在激烈的角逐中愈战愈勇,最终取得了骄人成绩。解副院长说道:“创建优质校是我们的事业,国赛夺金,是我们为优质校建设作出的贡献。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,关键在学校支持力度大。学校在人力、财力、平台设备等都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。”耿书记与解副院长纷纷表达了对我校各个部门、各层次领导所给予大力支持的感谢。众人划浆开大船,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团队的合作,从机电连夺四金中,我们感受到了学校这个大集体的力量。 

“没有伟大的愿望,就没有伟大的天才。”巴尔扎克的这句名言说明目标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。伟大的人生是从树立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开始的。杨晓燕老师对学生的未来也有一些打算和预想。在谈及专升本这一话题时杨老师说:“我希望这几个孩子专升本。因为专升本的政策对获得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的优秀学生,专业课可免试,所以说只要他们的公共课英语和计算机不被其他人落下,就能上一个好的本科院校!”芝麻开花节节高,参赛选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。 

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品牌赛事,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我院高度重视这一品牌赛事,多年来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,构建适于学生全面发展的“四位一体”人才培养体系,实施 “产教结合、学岗融通”人才培养模式,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国赛,是锻炼队伍、检验教学水平的大舞台。我院坚持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改”原则,持续开展院级学生技能竞赛月活动,不断完善校院两级技能竞赛机制,构建四级职业技能大赛体系。建立健全大赛激励机制,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。师生团队发扬团结实干、拼搏奉献的精神,实现大赛成绩新突破。今年机电工程学院连续获得国赛四个一等奖,正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成果的体现。 

一个带着梦想前行的指导教师团队,在学院这片厚重且又充满朝气的沃土上,团结一心,辛勤耕耘,默默奉献;一批用勤奋为青春埋单的青年学子,握紧手中时光,不断汲取养分,终于让自己站在国赛最高领奖台上。是种子,就会努力接受阳光的照射,快速地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。在学院这样一个育人成才的大环境里,奋发向上的学生,配备着一个敢拼善战的教师团队,加之一流的实验实训设备……我们相信,在学院先进的教学育人理念支撑下,这支机电金牌团队会在各级大赛上走得更远。我们更加期望,在这支金牌团队榜样力量的感召下,潍职师生将继续牢记使命,团结实干,砥砺奋进,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,涌现出更多的金牌师生团队,共同以金灿灿的奖杯,为学院优质校建设增添光彩。 

(学生记者 李广住 张敏 刘雪彤 韩政义 门志茹 指导教师陈颖) 

关闭

推荐阅读

版权所有2011©潍坊职业学院 鲁ICP备 05019673 号 校址: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243号 邮编:261041